
“以前在外面打工总是担心照顾不到家庭,现在厂子开到家门口我觉得太好了,既能照顾老人和小孩,又能增加收入”。清晨,简卫娇把小孩送到学校后,直奔毗邻学校的铭华玩具厂,开启一天忙碌的工作。
走进汝城县延寿瑶族乡浩佳皮具厂,工人们在各自操作台上忙碌着,车线、翻包、组件、装箱等各个环节有条不紊,缝纫机的声音此起彼伏,奏出一曲勤劳致富的美妙乡音。
浩佳皮具厂是延寿瑶族乡开展“引老乡、回家乡、建故乡”活动中引进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,业务以制作各式箱包为主,该企业先后在官亨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、松西村设立生产车间,年产值达到800万元,直接带动周边1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。
据了解,像这样建在村门口的生产车间,延寿瑶族乡总共有38家,这些乡村工厂涵盖了电子、塑料包装、皮具、农产品加工、服装及鞋业等行业,目前已建成汝城县最大的就业帮扶车间产业群,吸纳带动700余名劳动力稳定就业,人均年收入1万元以上。在延寿瑶族乡这些工厂内,工人工资主要按件计算,车缝、翻包、装箱等工种,由带娃的宝妈们自行选择。以车缝工人为例,车完一个书包则计价9角钱,一名40岁左右的工人一天能完成70-80个单件,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;60-70岁的工人单件日完成量在50-60个,月收入也能达到有1400元。“奶奶级别的老人也能挣钱,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。”一名正在翻包的阿姨表示。
通过发展“小车间”,把工厂建在村门口,既能满足留守劳动力“赚钱顾家两不误”的需求,又能有效解决企业“用工难、招工贵、设备贵”的难题,降低运营成本,提高社会经济效益。与此同时,工厂进村还能盘活村庄闲置资源,通过土地租赁,收取厂房租金,在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吸纳农村劳动力,活跃农村经济,实现了农民增收、企业盈利、资产盘活的多方共赢局面。
责编:何明波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